幼兒教育培訓
幼兒教育培訓
讓培訓團成員通過與香港教育界人士的溝通交流,與教育機構、學校的參訪,瞭解與香港幼稚教育架構與運行情況,相互汲取優勢互補短處,為學員帶來幼稚教育技巧和管理上的啟發。
學院立足香港特區,香港與內地差異化的幼稚教育可以加大兩地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基礎。同時專案以應用型為導向,加大現場實踐觀摩教學的比例,重點參訪教育局與相關幼稚園,在實際觀摩中獲得更好地學習效果。針對學習者的層次與要求個性化定制,更能有針對性地滿足學習者的需求、解決相關問題。
各省市地區幼兒教師與幼稚教育人員。
-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
香港幼稚教育及服務聯會(幼聯)於一九八二年成立,是香港政府認可的社會服務慈善團體,幼聯宗旨是 提倡兒童生而平等的理念,推廣以非形式化教育活動,發掘及培養兒童及青少年的多元智慧,並為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群提供適切教育支援服務。 -
香港教育局
香港教育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2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有關教育的政策,現任局長為蔡若蓮。教育局負責制訂、發展和檢討由學前至高等教育程度的教育政策、計劃和法例;及監察教育計劃,使能有效推行。 教育局亦負責監察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學生資助處、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及職業訓練局所提供的服務。 -
幼稚園參訪
學院與耀中國際幼稚園、聖三一堂幼稚園、民生書院幼稚園、聖彼德堡幼稚園、救世軍荃灣幼稚園、大部分天主教區幼稚園等香港知名幼稚園都有合作。
基礎教育培訓
基礎教育培訓
學習團體通過教育界專家與學者的講座、與教育機構的交流和參訪,瞭解香港的基礎教育體系、中小學教育現狀等等,也可以實現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的締結與聯繫。
依託香港管理學院應用型的特點,側重實際考察與現場學習,或者直接提供與香港中小學校長交流與建立合作的機會。根據需求個性化定制行程與學習環節,盡可能滿足學習者的需求。
幼稚園及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幼稚園、中小學校校長等。
-
參觀香港幼稚園
-
參觀中小學學校
-
校長聯合交流
「校長論壇」是2020年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發起主辦,由香港中華書局與香港管理學院、集古齋承辦,香港文聯、香港美協等機構協辦的文化活動品牌。其目的是面向香港的教育實踐與發展研究,以香港中小學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論壇、講座等文化活動來弘揚中華文化,構建一個促進香港教育發展的開放性的文化教育交流平臺。 「校長論壇」主要活動形式是每月一次的主題討論,由主辦方和校方合作推出論壇主題,然後邀請相關著名專家學者與校長們和老師們一起通過線上線下分享新的教育研究學術成果、學校教育管理新觀念、新方法,特別是中國文化教育的經驗,促進學術、出版與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冀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水準,促進香港社會的文化建設。
職業教育培訓
職業教育培訓
通過一系列的課程學習及參訪交流培訓,掌握更多具有實用性的專業知識,通過參訪交流培訓後,可以進一步了解香港職業教育現狀,從而提升職業教育素養、教育管理能力、產教融合能力、專業規劃及建設能力、課程標準制定及人才培養等能力。
根據學習群體的需求個性化定制課程,注重現場學習及專業知識的運用學習。學習香港以學科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職業院校學生學業能力評核制度及運行辦法;課程建設與管理經驗。從針對性與應用性的角度滿足學習團體的要求。
職業教育各種類別的專業帶頭人、教師、管理人員及想進行進一步進修的專業人員。
-
香港職業訓練局
香港職業訓練局是香港的法定機構之一,成立於1982年,由《職業訓練局條例》監管,目的是提供一套全面和具成本效益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配合社會經濟需求;並負責制定、發展及推行訓練計畫,訓練操作工、技工、技術員及技師,以促進工商及服務行業的發展。此外,又設立和管理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職業訓練局工商資訊學院、邱子文高中學校、工商業訓練及培訓發展中心、技能訓練中心,以及執行《學徒制度條例》。 -
中華廚藝學院
中華廚藝學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慶祝千禧年來臨而策劃的三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學院提供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讓有志投身中菜行業及銳意進修的人士報讀。 -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亦稱IVE)的前身是“工業學院”及“香港科技學院”,由原來的七間工業學院及兩間科技學院於1999年合併而成,隸屬香港特區政府的職業訓練局,為中三、中五、中七程度的高中畢業生提供職前文憑、高級文憑及證書培訓課程。 -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公理高中書院除了提供傳統中四至中六課程外,升中五或其他合資格外校生亦可選修資歷架構認可的兩年制職業教育及培訓課程(VET),分別是「旅遊業務管理(航空及郵輪)文憑課程」及「款待與旅遊管理文憑課程」。 公理高中是全港首間提供資歷架構第三級課程的中學,提供雙軌課程。修讀資歷架構職訓課程後,學生畢業後可銜接本地、內地或海外的大專院校。 -
建築業議會
議會的主要職能是就長遠的策略性事宜與業界達成共識、向政府反映建造業的需要及期許,並為政府提供溝通管道,取得與建造業所有相關事項的意見。為推動整個行業進行改善,議會獲授權制定操守守則、管理註冊及評級計畫、督導前沿研究和人力發展、促進業界採用建造業標準、推廣良好作業方式和制訂表現指標。 -
香港科技園
香港科技園公司為一法定機構,一直秉承一個明確、清晰的目標—積極打造香港成為地區科技樞紐。作為地區科技樞紐,協助香港的經濟發展變得更多元化;為各行各業提供龐大的就業機會;自2001年以來,香港科技園公司一直建立充滿活力的科創生態圈,連系不同持份者,培育科技人才,促進交流協作,加速科技創新的產業化過程。 -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是一所坐落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亞洲著名的高等學府。香港理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成立於1937年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香港8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並獲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
HKPSC-P(香港小學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
HKPSC-P(香港小學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
HKPSC-P(香港小學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參照了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PSC)標準及香港教育局頒布之普通話課程大綱設計而成,並針對香港小學生普通話學習特點、身心發展特徵及相關需求而研制的標準化測評工具,更獲國內外語言專家、教育學家等鑑定認可。考核主要以口試形式完成,需時12-15分鐘。試卷由朗讀音節、朗讀字詞、朗讀句子或短文、聆聽理解或複述、命題說話等項目構成,滿分為100分。因此本測試準確評定考生普通話的水平等級,讓考生瞭解自身普通話水平強弱,從而針對性改進和提升普通話能力。最終希望能建立全港小學普通話水平數據庫,協助學生有效學習和應用普通話,促進學生個人發展和香港社會的繁榮。
1. 香港小學生
2. 想瞭解自己普通話水平的其他學生
-
試前講座一場
註冊驗樓師專業證書(物業)課程
註冊驗樓師專業證書(物業)課程
1)課程內容理論與實習兼備。理論課主耍以實例及導師豐富行內經驗深人淺出討論檢驗樓宇多種注意事項
2)實習課則讓擧員學以致用,運用不同工具在裝修建築、風、火、水、電、多角度檢驗單位
3)完成課程後,學員將掌握如何應付新樓常見的工程缺失「Defect」,例如空鼓、渗漏、駁線失誤、天花裂痕....等問題
4)學員多一技徬身,可投身檢驗樓宇等相關行業
1)課程獲「香港驗樓師學會」合辧及認可
2)課程畢業生可申請為「香港驗樓師學會」準會員 以及「香港物業師學會」準會員
3)學生可升讀文憑課程,成功完成後可以獲得英國 Sunderland大學頒發的證書
4)課程獲「香港註冊專業驗樓師 卷一/Paper 1」認可
5)獲業界大力支持,為學員提供實習機會
任何年滿18歲有興趣人士均適合報讀,尤其準業主、從事及欲從事地產、建築、裝修、工程、物管及室內設計相關行業人士。
暨南大學EMBA碩士課程
暨南大學EMBA碩士課程
1、特聘兩地政商名流,學習社會管治及基層治理知識,為「愛國者治港」培養政商人才及管治精英。
2、特聘粵港名家學者,講授粵港澳大灣區最新政策,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
3、以國際視野培養學生商業及企業管理知識,邀請知名企業作為課程實習基地。
4、結合辦學主體三方的跨境綜合優勢,為學員提供粵港澳大灣區就業機會及相關服務。
(1)擁護「一國兩制」的愛國愛港人士;
(2)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或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居民;
(3)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或已獲得研究生學歷並有2年或以上工作經驗;或大專畢業後並有5年或以上工作經驗;
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技能提升課程
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技能提升課程
12節課程内容豐富,包括各城市的法律法規、創業商業模式、重點教導他們撰寫計劃書及提升綜合能力。計劃將會招募50位18-45歲香港青年,幫助他們於大灣區創業打好基礎。
18-45歲香港青年。
碳中和證書課程
碳中和證書課程
該課程旨在提供當前ESG發展和政策方向,快速和專家交流,掌握最新資訊,提升企業和個人競爭優勢以及可持續預測。
-本港最優勢碳中和專家教授課程和定期活動互動
-香港管理學院和碳中和學會強強聯手,為學員搭建最流暢的交流平台
-修完課程的學生可以申請碳中和學會准會員
- 處理 ESG、合規、法規和綠色投資的高管和員工。
- 法律人員、合規官、證券人員、會計師、金融分析師、基金經理和投資者,他們希望瞭解更多關於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的資訊。
- 希望從事環境研究、法律、會計、金融和工商管理工作的學生和應屆畢業生。
- 香港和內地上市公司的高管、合規官和ESG專案團隊成員。
- 所有其他對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感興趣的人。
校長論壇
校長論壇
促進學術、出版與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冀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水準,促進香港社會的文化建設。
「校長論壇」主要活動形式是每月一次的主題討論,由主辦方和校方合作推出論壇主題,然後邀請相關著名專家學者與校長們和老師們一起通過線上線下分享新的教育研究學術成果、學校教育管理新觀念、新方法,特別是中國文化教育的經驗。